评估动态

评估动态

审核评估巡礼⑬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

作者: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时间:2025年05月07日 14:40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办学历史迄今已有40多年,现有英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朝鲜语两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大学外语教学部,承担全校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现有专任教师81人,高级职称教师31人(教授7人、副教授24人),占比38.3%,具有硕博学位教师78人(博士16人、硕士62人),占比96.3%。包括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生导师22人、翻译硕士生导师5人,“湖南省高校骨干教师”3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5人及校级“师德十佳”教师9人。

  学院教学实践体系完备,建有微格教室、语言实验室等多个技能实训平台及16个实习基地,生均教学经费与资源配置均超专业建设标准。目前,学院在校生规模748人,202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04%,显著高于区域高校平均就业率(88.31%)。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赋能价值引领

   学院深化外语学科内涵建设,以课程思政赋能育人体系,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国际学术对话。通过强化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培养学生跨文化视野与家国情怀,助力新时代人才培育。

   学院优化培养方案,增设中国文化课程模块,采用体验式、思辨式和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国家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构建“交流—互鉴—共生”的跨文化情感态度,培养尊重、欣赏、包容和共情的跨文化品格。同步大力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行动,达成育德与育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学院立足新时代外语教育使命,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担当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构建平等互鉴的全球话语体系。学院为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采取多种措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有机融合。2022年,谭实老师代表湖南省高校参加全国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竞赛荣获特等奖第一名,并作为唯一英语类专业选手在全国线上交流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2023年,教师杨天麟获全国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竞赛一等奖;同年,黎辉燕老师的“英语教育文学”课程教学团队获湖南省首届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院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组织开展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课程为主体,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学院精心打造文化课程模块,开设了“中国思想经典”、“西方思想经典”、“全球化与文化身份”等10余门必修和选修文化类课程,推动学生中西文化认知融合。学院通过英语(朝鲜语)讲授中国思想与文化课程、组织英语演讲、朝鲜语演讲比赛和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实践载体,强化学生用外语阐释中国文化的核心能力。学院还通过深入屈原文化研究基地、“一带一路”项目以及出国交换学习等途径,培养学生在真情实景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意识与能力。自2018年起,学院连续6年蝉联湖南省大学生跨文化大赛一等奖,三度晋级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赛并获亚军。指导教师熊奕三次受邀在教师发展论坛分享跨文化教学经验。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多次斩获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奖,2021年两名学生晋级全国赛,其中一人获一等奖;近四年获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6项,"情系湘楚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团队获评国家级“优秀实践团队”。邹娟娟团队“新时代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学院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平台,年均组织师生参与“国培计划”“暑期三下乡”等社会服务项目超百人次,开展赴美带薪实习、国际文化节等活动。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立项院级课题65项,获批省部级教研教改课题34项;“情系湘楚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团队获评国家级优秀实践团队,“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学院注重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主动适应地方发展,对接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职业需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湖南省“国培计划”、“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实施“暑期赴美带薪实习或文化考察”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及获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在湖南省外语院系中排名前列。

协同联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重构课程体系,系统推进教学改革。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语言、文学和文化为核心的人文课程体系,强化跨学科融合与人文素养培育,形成集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塑造文化自信的跨文化情感态度和提升跨文化能力的实践平台于一体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全球广度、人文高度”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三个实践教学环节。第一类实践教学主要是以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并在校内进行的实践类课程为主,理论与实训课程比例达1:1,推行多元化考核机制,注重技能培养。第二类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计划以外的在课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依托院级品牌活动“外语文化节”品牌活动,打造“莎士比亚戏剧展演”“英语四项全能竞赛”等精品项目,连续11年开展相关志愿服务。第三类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校外进行的、依托地方实施的产学合作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教育见习、岗前综合实训(即校内试讲)、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等,100%毕业生完成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合作实施“国培计划”,累计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500余人;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搭建跨国界、跨学科社会实践平台,服务地方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

彰显一流专业底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以质量文化建设为抓手,突出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培养,图书馆日均进馆人数稳居全校前列,考研和境外深造率达25%以上。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商务印书馆和上海外教社出版专著和教材;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翻译》、《现代外语》、《语言研究》、Journal of Linguistics、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等SSCI、CSSCI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7项,省级课题50余项,并获得多项奖励开展的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数达20余项。湛朝虎等5位老师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

   学院制定的《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方法》《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办法》等制度,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学院组建各类考赛、考证的专项指导团队,助力学生在湖南省高校跨文化能力大赛、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写作、阅读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7项、省级80余项。学生主持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11项;独立或与指导教师共同在《湖南科技大学学院》、《文学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展望未来,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将以本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学科融通与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同步推进,凝练特色,打造品牌,为学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贡献力量。

(责编:杨溢博  初审:郭云峰  终审:司念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