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动态

评估动态

审核评估巡礼⑤数学学院: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和卓越数学教师

作者:数学学院   来源:数学学院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16:48

  数学学院是湖南理工学院办学历史最长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75年。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和大学数学教学部。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基础数学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硕士生导师38人(含兼职)。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芙蓉教学名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等省级以上人才15人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48人,硕士研究生77人,四十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党建领引,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以“至善穷理”校训和“三个为本”的办学理念为遵循,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第一、第二“两个课堂”,党属、团属“两大阵地”,发挥青年党员、团员“两大群体”积极作用,构建课堂内、课堂外“双层管理”育人平台,打造“一心双环三围绕一目标”的育人体系,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教师党支部、学生党-团支部为双环,围绕“班风”“学风”“教风”建设三个关键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纵深融合。

(数学学院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团队成为青年志愿的亮丽“名片”。)

  三年来学院多个党支部荣获校级优秀党支部,多名师生党员荣获校级优秀党员及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学生党员杨大龙同学荣获2021年电信奖学金(全校仅3人)。在党建引领下,学院充分发挥无偿献血、彩虹志愿服务团两大育人品牌效能,获得了一系列成果。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团队连续四年获岳阳最美公益团队,2022年荣获第十七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公益行动类优秀大学生团体。2023年荣获岳阳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因团队在无偿献血事业上的突出贡献,2023年湖南理工学院被评为全国文明促进奖,指导老师荣获湖南省高校无偿献血优秀组织者称号。彩虹志愿服务团荣获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团队立项、第十八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社会实践类优秀大学生团体;团队指导老师荣获2023年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称号。“屈子遗韵,非遗文化接力”和“启默·点亮‘星’希望”两个志愿服务项目均荣获2024年湖南省第七届“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数学学院“闪闪红星”话井岗和悠悠延安两支宣讲团获批2024年全国大学生理论志愿宣讲团。

理实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依托学院传统的师范优势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了“一中心、二主线、三融合”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师范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个性与共性的“123”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实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为数学基础好且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学生开设《数分与高代选讲》等课程,并配备导师,指导其参加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以研促学,以赛促学,为其今后继续深造成夯实基础。对其它学生,在加强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强化师范技能力训练,培养其成为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学教师。

(数学学院教学与管理团队成员。)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院构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借助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学科竞赛或学术创新活动,并将其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教学、竞赛、科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借助“数学应用与实践”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统计数据分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联合基地组建创新团队,为每个团队安排指导老师,实行滚动进出制。

强基固本,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发挥学科优势,强化专业建设。学院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数学为“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3年获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点,2017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湖南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1 年入选湖南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 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自科(社科)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重点和青年项目等30余项,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学院注重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特色教材的撰写。建有《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5门省级精品/一流本科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模型》、《高等数学》等10门校级精品/数字化AI课程。出版《高等数学》教材1部,立项建设《线性代数》和《高等代数》校本教材2部。

(数学学院承办湖南省计算数学应用软件学会2022年年会。)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近5年,学院承担省级教研教改项目 10 项,校级教改项目 12 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 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 1 项,发表教改论文数十篇。

  聚焦能力提升,培养卓越师资。好的教学必须要有好的师资,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6%,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芙蓉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7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实施导师制,传承“传帮带”。学院积极开展各类教学培训和教学比赛,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各类省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10 余人次。

多策共施,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

  学院注重学生的考研与就业,组建考研辅导团队,对考研学生从课程复习、学校专业选择,到调剂复试进行一对一全程指导;成立就业创业部,提前开展就业意愿调查,建立就业动态台账,分类指导,精准服务。学生考研与就业成效明显。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2.5%,毕业生平均考研录取率为18.6%。一批学生进入省级重点中学任教或知名企业工作,一批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各行业的骨干。

  学生学科竞赛屡创佳绩。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近3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6项、省级奖30余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三等奖1 项、省一等奖58项、其它省级将100余项;另外获美国数学建模、“电工杯”数学建模、ACM/ICPC程序设计、“篮桥杯”程序设计大赛、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6 项,“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余项国际大学生ACM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银奖1项,“篮桥杯”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省级奖10余项。

  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比比皆是。学院自成立至今,以深厚的数学底蕴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成长为各教育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其中获青年长江学者、Paul Erdös奖、全国模范教师、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孙冶方奖、省杰青、奥数金牌教练等荣誉的30多人,高校校长、中学校长、企业家60余人。

  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立足学院实际,以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服务要求、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和卓越数学教师为目标导向,实现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更高质量发展。(图片来源:宣传部)

(责编:苑煊   初审:郭云峰  终审:司念伟)